張自力:參觀偉人故里 堅定信仰之路-武漢紡織大學-k8凯发国际與人工智能學院



k8凯发国际

黨建工作

張自力:參觀偉人故里 堅定信仰之路

來源: 作者:張自力編輯人:蔡文婷發稿時間:2017-12-18瀏覽次數:

k8凯发国际科學系 張自力

2017年12月9日至10日,學院組織黨員和積極分子去韶山參觀學習,緬懷老一輩革命偉人,重溫崢嶸的歷史。兩天的時間我們開展了多場現場教學,參觀了毛澤東廣場、毛澤東同志舊居、毛澤東紀念堂和滴水洞等。觀看了4D實景演出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該劇用星辰山川做背景,用中國版圖做舞台,演出以高智能舞台裝置為支撐,與高科技深度融合,將多種元素完美展現。

在這個地方,我們重溫了那段值得驕傲的光輝歷史,聽到了感人的故事,收穫頗多。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堅持終身閱讀的習慣。這兩天的參觀給了我很多的感受,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是,毛主席小時候幾乎閱讀完了韶山沖里所有的書,只剩下了寺廟裏面的經書沒有閱讀。毛主席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閱讀了更多的書,其中《共產黨宣言》閱讀過100遍,《資治通鑑》達17遍之多。在如今這個生活節奏加快的社會,閱讀,尤其是讀紙質書籍,已經離普通市民越來越遠了。閱讀能安撫生活之傷痛,能豐富生命之厚度,能讓人智慧,能讓心靈沉靜。2014年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遠低於韓國、法國、日本和以色列。「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我們青年黨員更應該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二、保持吃苦耐勞的品德。毛主席所處的年代物質不是很豐富,工作和生活條件極其簡陋,嚼草根,吃樹皮,爬雪山,過草地,住窯洞。但他們卻在一窮二白的環境下建成了一個嶄新的中國,讓全世界人民都為之驚嘆。與他們相比,我們現在擁有的物質極其豐富,所處的環境相當優越。以至於我們淡忘了吃苦耐勞的精神,甚至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人總得有點奮鬥精神,否則一個家庭的維持、一個民族的發展、一個國家的進步都無從談起。作為青年教師,我們更應該保持這種能吃苦耐勞的品德,為學院和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弘揚無私奉獻的精神。中國之所以有今天的輝煌成就,與以毛主席為代表的革命先輩們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建立新中國時,無數的熱血兒女為之鋪路。毛主席的六位親人在戰爭年代犧牲了。而他鞠躬盡瘁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和解放事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習近平說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當今社會,國泰民安,政清人和,需要奉獻生命的工作也越來越少了。但把本職工作當作一項事業來熱愛和完成,是我們每個黨員都應該能做到的。我們青年教師應該拿出共產黨員應有的胸懷和品德,干好每一天的工作,上好每一節課。

本次韶山學習,感慨萬千,那裏的山山水水、樹竹花草、土牆土灶,無不引起我們對歷史偉人的深切懷念。唯有好好工作,時時刻刻向偉人學習,才能無愧於一個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