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超:傳承艱苦奮鬥精神-武漢紡織大學-k8凯发国际與人工智能學院

k8凯发国际

黨建工作

許超:傳承艱苦奮鬥精神

來源: 作者:許超編輯人:蔡文婷發稿時間:2017-12-18瀏覽次數:

數計學院行政支部 許超

12月9日至10日,學院組織教師团支部和行政支部的近40名黨員,一起來到了毛主席的故鄉湖南韶山,參加為期兩天的「不忘初心,錘鍊黨性」專題培訓學習活動。

兩天的時間裏,我們參觀了毛澤東銅像廣場、毛主席故居、毛主席紀念館、滴水洞,觀看了大型紅色革命歷史實景演出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召开了以毛主席出身、生平等多個主題的現場教學活動。在毛主席銅像廣場向毛主席銅像進獻花籃,在銅像下,全體黨員莊重的重溫了入黨誓詞。兩天的學習,節奏緊湊,內容充實,信息豐富。

在參觀毛主席1966年回韶山住過11天的滴水洞,現場教學老師對着一件睡袍講解時說到,這是當年工作人員為主席準備的新睡袍,主席看到後告訴工作人員:「我的睡袍還可以穿,這個新的睡袍就不需要了。在生活中要節儉,如果說我要生活上不檢點,隨便吃了、用了、拿了國家和人民的,部長們、省長們、縣長們、村長們都可以這樣做,這個國家就沒法治理。」這段話深深的觸動了我。記得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毛主席提出「兩個務必」,其中一個務必就是: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2002年胡錦濤同志曾在革命聖地西柏坡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全黨同志一定要牢記毛澤東同志倡導的「兩個務必」,發揚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西柏坡舊址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表示,正是因為始終強調和堅持「兩個務必」,黨才能保持同群眾的血肉聯繫,團結帶領人民戰勝了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和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在毛主席紀念館,我們見到了那件打了70餘個補丁的睡袍,毛主席用一生踐行着艱苦奮鬥的作風。「艱苦奮鬥」是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也是我們黨的政治本色。在思想開放、理念更新、生活多樣化的時代,堅持艱苦奮鬥的政治本色,意味着保持一種生活準則,一種工作作風,一種利益觀念,一種精神狀態,乃至追求一種高尚的奮鬥目標和人類共同的價值方向。

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要重視傳承我黨的優秀傳統,尤其在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上,更要能帶頭、起表率,做到了這些,就能讓百年來我黨積澱的偉大精神、優秀作風得以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為社會各項事業的开展,為國家各個領域的建設,發揮更多持续的作用,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