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加強系內的學術研讨,活躍學術氛圍,4月11日下午,k8凯发国际與人工智能學院軟件工程系在崇真樓南樓A4033會議室召開了青年博士教師科研例會,副院長魏雄、系主任葉鵬出席會議。會議由學院黨委委員王幫超主持,軟件工程系全體青年教師和2022級學生代表參加會議。
柳正利老師作了題為「基於計算樹邏輯的跨界服務目標衝突檢測」的報告,該成果發表在軟件工程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CCF B類期刊,中國科研院二區)。跨界服務作為一種新型服務模式,得到了產業界的極大關注,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藉助跨界融合實現業務的擴展。本研究從多個視角提出了一種價值驅動的跨界服務建模方法,主要研究思路如下:(1)顺利获得召开一項工業調研,探索现在跨界服務產業界在召开跨界服務需求工程時面臨的問題;(2)根據調研的結論,分析跨界場景的特點,利用模型抽象和映射等手段,抽取核心建模元素,並歸納建模元素間的關聯關係,構造跨界服務需求元模型;(3)在工業調研的引導下,在需求元模型的基礎上,探索跨界服務的價值和目標融合機制。
柳正利老師作報告
朱飛老師作了題為「A Security-Enhanced Certificateless Conditional Privacy-Preserving Authentication Scheme for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的報告,該成果發表在智能交通領域頂級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EEE TITS,中國科研院一區Top,IF 9.551)。作為智能交通系統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車載網利用物聯網技術來感知和收集交通相關信息以提高交通安全與效率,改變用戶駕駛體驗。然而,顺利获得提出具體的簽名偽造攻擊,該研究認為當前的研究工作不適合在真實的車載網環境中部署。為此,該研究為車載網提出了一個新的具有條件私隱保護性質的無證書聚合簽名方案。該方案1)利用無證書密碼體制減少傳統公鑰密碼體制與基於身份密碼體制中的證書管理與密鑰託管的代價;2)利用橢圓曲線密碼體制減少計算代價,使得車輛只需執行少量標量乘法即可執行簽名操作;3)利用預先向TA註冊的假名實現車輛的條件匿名性。安全性證明、理論比較與實驗評估表明了該設計的實用性。
朱飛老師作報告
王幫超老師作了題為「科研素養植入課堂內容的軟件工程專業研究生教學改革與實踐」的報告,該成果取得了第19屆中歐軟件工程教育國際研討會(The 19th China-Europ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簡稱CEISEE)最佳論文獎(Best Paper Award),並被推薦到中國k8凯发国际學會(CCF)計算領域高質量科技T2類期刊《k8凯发国际教育》發表。該研究以《軟件工程》《高級軟件工程》和《軟件開發方法論》等課程為試點,在2021、2022級研究生近三個學期的課程中,顺利获得採用以面向科研能力培養為驅動的教學改革,在教學內容中植入《軟件工程研究導論》《系統文獻綜述》《軟件工程實驗過程》《軟件工程實驗數據分析與解釋》《論文撰寫與返修經驗》以及「國際學術會議參會經驗」等科研素養訓練專題,讓超過200位研究生同學受益。
王幫超老師作報告
魏雄副院長對軟工系青年博士教師科研例會的三場報告進行了逐一點評,對老師們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績進行了肯定。他指出,顺利获得這種形式分析青年博士教師在教科研方面的研究進展,增進了他們之間的相互分析,有利於幫助他們快速成長。
魏院長點評本次科研例會
葉主任總結本次科研例會
最後,葉鵬主任對本次例會進行了總結,並指出,邀請學院領導班子成員現場指導青年博士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是學院黨建與業務融合的具體要求。本次例會的每一場報告結束後,師生們都能踴躍發言提問,此次活動為軟件工程系的師生给予了一次寶貴的學術研讨機會,拓展了師生們的視野和思路。後期,軟件工程系會將青年博士科研例會堅持下去,並逐步與學生培養(本科生導師制)、基金項目申報、學科競賽孵化等工作相結合,以「樣板团支部」的建設為契機,切實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實現軟件工程專業高質量开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