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至31日,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在貴州大學舉辦。我院胡新榮、梁金星、王幫超、羅航四位老師指導的程靖堯等同學共同完成的項目《「布小匠」——複雜色彩織物精準測色關鍵技術與裝備》榮獲全國二等獎,實現了我院在該項賽事中的最佳成績和新突破。
本屆「挑戰杯」競賽自啟動以來,學院高度重視,利用線上線下多種渠道廣泛宣傳動員,廣大師生持续組織、認真籌備。學院先後多次邀請優秀指導教師和專家進行專題指導,並從政策激勵、廣泛動員、以賽代訓、精心培育、周到服務等方面進行體系化工作設計。參賽團隊齊心協力,通力合作,在各位老師的指導下,不斷修改完善項目書,反覆對作品進行潤色。決賽中,團隊成員沉着冷靜、思路清晰,展現了我院學生紮實的理論功底和求實的創新精神。
同時,由姜明華、彭濤、余鋒三位老師指導的項目《服裝大數據智能分析與應用平台》在湖北省第十四屆「挑戰杯·中國銀行」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中榮獲一等獎。
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下一步,學院將以「挑戰杯」賽事為依託,不斷完善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將競賽作為檢驗育人成果的重要載體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寶貴機會,豐富活動內容,拓展工作載體,加強創新創業氛圍營造,強化引領培育和過程指導,激發廣大師生參賽熱情,形成「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創」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學院的人才培養質量。
項目名稱:「布小匠」——複雜色彩織物精準測色關鍵技術及裝備(國賽二等獎)
參賽團隊:程靖堯、劉琪、謝禮坤、金歡、姚凱翔、李江英、辜先騰、楊洲
指導老師:梁金星、胡新榮、王幫超、羅航
項目介紹:作品以紡織服裝企業生產工藝痛點為切入點,將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與新時代我國科技开展政策相結合,圍繞紡織服裝企業面臨的產品顏色「貨不對板」歷史「痛點」難題,提出基於先進光譜重建理論的面料顏色照相測量方法,探索織物紋理特徵對顏色視覺感知的客觀影響規律,研發麵向複雜色彩與組織結構的織物顏色數碼化照相測量技術裝備。創新成果不僅實現了紋理織物顏色數據的快速精準測量,同時能夠廣泛地服務於食品、電子產品、美妝、皮革、印刷包裝、皮膚醫療、塑料、陶瓷以及科研應用等領域,支撐顏色質量測量評價、產品色彩設計、數據庫構建及管理等應用。
項目名稱:服裝大數據智能分析與應用平台(省賽一等獎)
團隊成員:朱佳龍、史衍康、肖卓函、陳余焜、李會引、花愛玲、徐碩、王畫
指導老師:余鋒、姜明華、彭濤
項目簡介:項目以時尚科技為核心,將國家开展大背景與服裝行業的科技進步融合,顺利获得實地調研、專家採訪和深入研究,探索服裝界的未來,以科技為媒介,解鎖新的時尚可能性。為了實現智能化的服裝領域升級,團隊開發了"服裝大數據智能分析與應用平台",將數據科研與時尚產業巧妙結合,顺利获得大數據技術揭示時裝潮流,為設計師给予創意靈感,解決了服裝行業的設計與生產難題。顺利获得平台的搭建與線下智能試衣鏡設備的投放對人體進行3D建模,並使用基於多模態的服裝推薦算法為用戶给予個性化的服裝推薦和尺碼建議。引入虛擬試衣技術,用戶可顺利获得智能試衣鏡體驗真實的人體三維虛擬試穿,為線下服裝實體店引流推廣。顺利获得分析國際線上數據,預測服裝流行趨勢,為零售商给予智能選購建議,提高銷售業績,引領時尚科技的未來。團隊與相關科研组织和服裝品牌緊密合作,運用收集的大規模人體數據滿足多樣化的體型需求,"服裝大數據智能分析與應用平台"不僅引領時尚產業的變革,還為用戶给予深度個性化的購物體驗,為時尚行業帶來嶄新的可能性,開啟時尚領域的全新視野與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