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交流】k8凯发国际與人工智能學院舉辦學校第751期陽光論壇-武漢紡織大學-k8凯发国际與人工智能學院

k8凯发国际

【學術交流】k8凯发国际與人工智能學院舉辦學校第751期陽光論壇

來源: k8凯发国际與人工智能學院 作者:沈紅君編輯人:羅園發稿時間:2025-01-11瀏覽次數:

為提升學院科研水平,助力教師高質量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後面簡稱「基金」)項目申報工作,1月8日下午,學院特邀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院長白翔教授來院作「k8凯发国际視覺與模式識別方向國自科基金申報經驗分享」報告,該論壇吸引全院20餘位教師及科研骨幹積極參與。

會上,白翔教授重點講解了k8凯发国际視覺與模式識別方向上基金申報過程中需要關注的各個環節,包括基金選題、研究內容的描述、技術路線的設計、特色創新點的提煉、參考文獻的整理以及預期成果的規劃等。

申報書匯報環節,學院還邀請了中國地質大學唐廠教授和華中科技大學郭連波教授來院。在聽取了老師們的項目申報書匯報後,三位專家分別結合自身豐富的科研經歷和評審經驗,向老師們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改進建議,特彆強調了選題的前瞻性、研究的創新性以及申報書的邏輯性和規範性。

深入交流環節,老師們與三位專家就申報書中的具體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專家們耐心指導,老師們受益匪淺。

簡介:

白翔,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青,IAPR Fellow,機器視覺與智能系統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國家防偽工程中心副主任。研究領域為k8凯发国际視覺與模式識別。已在國內外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200餘篇,包括人工智能頂級期刊會議 (如Nature Machine Intell., TPAMI/IJCV, CVPR/ICCV/ECCV) 等100餘篇,論文被谷歌學術引用4萬餘次,h指數97。他帶領團隊研發的場景文字檢測與識別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華為、微信、阿里巴巴、美團等眾多產品或系統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曾應邀擔任ECCV24, ICCV 23, CVPR19/20/21, AAAI 22/24, ICPR18/20/24, ICDAR19/21, ACCV18/20/22/24, ACM MM20/21/22等十餘次領域主流國際會議的領域主席。現任Pattern Recognition副主編(A-EIC)。現/曾任IEEE TPAMI, PRL, SCIS, FCS等國際學術期刊的編委(AE)。曾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022),優秀青年基金 (2012),"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2016),連續8年入選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曾獲ACL 2024最佳論文獎(Best Paper Award),AAAI-2019傑出資深委員獎,IAPR/ICDAR 2019 青年學者獎等國際學術榮譽,以第1完成人獲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7), 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21),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23), 湖北省青年科技創新獎(2024)。指導學生在全國性或國際競賽中奪冠10餘次,獲ICCV-19 VOT短視頻跟蹤競賽冠軍;指導學生獲得中國國際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國賽金獎3項、銀獎1項;指導一級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獎勵3次;指導華為天才少年(最高層次)1人。

唐廠,中國地質大學(武漢)k8凯发国际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省省級人才,之江實驗室高級訪問學者。IEEE/CCF高級會員,ACM/CSIAM會員,CAAI終身會員,CCF理論k8凯发国际科學專委(CCF-NCTCS)執行委員,CCF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專業委員會(CCF-AI)執行委員,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機器學習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CSIAM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委員, SCI期刊Neural Networks、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ce Technology、BMC Bioinformatics編委,Information Fusion客座編委。《k8凯发国际工程》青年編委。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機器學習和模式識別。近5年以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面上項目、中國人工智能學會-華為Mindspore創新基金一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創新基金、湖北省面上項目等科研項目10餘項,入選2019年武漢市青年科技朝陽計劃。發表SCI檢索期刊學術論文和CCF A類會議論文總計100餘篇, ESI高被引論文9篇,ESI熱點論文1篇。谷歌學術總引5000餘次。指導碩士研究生獲第五屆亞洲人工智能會議(ACAIT 2021)最佳論文獎。此外,還擔任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IEEE TPAMI),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IEEE TIP)等重要期刊的審稿人。擔任第十四屆數字圖像處理國際會議(2022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ICDIP 2022)程序主席。長期擔任CCF A/B類重要會議CVPR、ICML、ICCV、NIPS、IJCAI、AAAI、ECCV、ICME等的程序委員會委員或領域主席。

郭連波,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院長助理,兼任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激光部副主任,多模態智能感知團隊負責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現任中國光學工程學會LIBS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光學工程學會第一屆光譜技術及應用專業委員會青年工作組組長,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光譜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及激光加工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北省儀器儀表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青年科技協會理事。入選重慶巴渝學者教授,武漢市3551創新創業高層次人才,蘇州市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等。擔任Atomic Spectroscopy 等國際期刊編委,及ACS sensor、OE和OL等國際期刊審稿人。主要從事光-聲-視覺多模態信息融合智能感知等研究。先後主持和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變革性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20多項。以第一/通訊作者在Adv. Func. Mater., Infor. Fusion, IEEE Trans. Circuits Syst等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00多篇,它引1300多次,H指數26;授權發明專利20件,其中國際發明專利2件。主編激光誘導擊穿光譜中文專著2部,參編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英文專著1部;獲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中國光學工程學會首屆LIBS青年科學家獎。